语言版本 English

背景:
阅读新闻

第二波金融寒潮来袭企业如何应对

[日期:2009-02-20] 来源:中国会计报  作者: [字体: ]

  金融危机何时见底的问题似乎没有答案,眼下第二波金融海啸正在形成的说法已经开始流传,美籍华人学者宋鸿兵更是断定其破坏性尤甚第一波。

  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似乎已经感受到这股寒流。深圳中小企业联合会一位负责人向《中国会计报》记者透露,最近几个月,国内企业来自欧美的订单平均减少了1/3到1/2,而且随着金融危机的传导,更多处于产业链中上游的企业面临倒闭窘境。

  企业该怎么办?从以下几个小案例,人们或许能找到一些答案。

  “抱团取暖”渡难关

  经济严冬之下,“抱团取暖”无疑是处于同一条产业链上或同一个行业内的企业共渡难关的良方。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浙江雅佳厨具有限公司的CFO吴一康逐渐感受到金融海啸的影响。“楼市对我们产品的销售影响是直接的。”他说,一线城市销售目标比原计划减少了5%-7%。而这个成绩在同行中已属于比较不错的了,因为与房地产配套的灶具和烟机企业同期销售下降的比例在10%左右。

  如此严酷的形势,吴一康还是头一次遇到,当时他第一反应是向企业总负责人建议,和其他合作伙伴一起谋划渡难关。

  “同行是冤家”,把同行企业都压倒,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这是“生意人”天生的追求。然而,这一场突如其来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改变了吴一康原先的理念。

  原材料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再加上金融危机导致海外订单减少,一系列不利因素使得许多企业经营困难,利润下降。在这种情形下,企业单打独斗已经很难“杀出一条血路”,“抱团”发展则有望实现资源共享、互通有无,有助于实现行业生产联盟和分工协作。

  近日,福建省27家企业“抱团”到德国采购,因采购量大而提高了对 外议价能力,使采购价格下调了10%。

  然而,“抱团取暖”更重要的作用是促进了大小企业间的分工合作。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副教授王华表示,大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吸收中小企业为其做配套加工或贴牌生产,使得自身企业的产业链进一步延伸,并使中小企业得以存活,一举两得。

  “抱团取暖”的第二个作用是增强信息沟通。去年下半年以来,国家先后出台多项扶持外贸出口的政策措施,其中也包括最新的出口退税政策。这些信息不再像以往那样,哪家企业先获得就捂紧,而是第一时间与同行分享。有些企业甚至还借助行业协会的力量,将信息散播出去。

  吴一康的企业正是“抱团取暖”的受益者,现在公司正依托于一家龙头企业。“先保命,再发展。”吴一康目前就是这样想的。

  产业升级立竿见影?

  重庆海江针纺有限公司原先是当地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现在却小有名气。该公司之所以被业界所熟知,是因为其工人春节期间不得不改变原计划而提前半个月返回车间上班—— —前段时间不断收到的订单出现了积压。此举在当地纺织行业难得一见。

  该公司财务经理冯坤在电话里告诉记者,公司外贸订单充足,今年春节刚过又与美国Texmax公司签了一份8万米牛仔面料的出口订单,出口形势良好。

  “估计今年单月可出口300万米牛仔面料,实现年出口值1000万美元以上。”冯坤的话语里透着兴奋。

  这些应当归功于这家公司进行的产业升级。

  原先这家公司的生产设备以小剑杆织机为主,公司近三年技术改造投入了1。2亿元,引进了一批进口毕佳乐大剑杆织机,使得产品质量和档次都有新的提高,同时也延伸了产业链,提高了产品附加值。

  尝到甜头后,公司打算今年再投资100多万元引进先进设备,这次的 主要目的是压低成本,在生产线各个能耗结点实施节能减耗改造。

  改造后的效果应该十分明显。

  冯坤介绍,大概每1米布能降低一毛多,一年就是300多万元,效益很明显。这不但能降低成本、增加赢利,而且能增强竞争力。

  生产成本的降低使得冯坤在谈判桌上有了更大底气,公司将来的路也会越走越宽。

  转战国内谋发展

  金二峰是义乌市小商城商会副会长,除了这层身份外,他自己也开办了一家塑胶厂。按规模来说,他的厂在当地属于中小型企业,年产值3000万元左右。这个不大的工厂主要生产胶黏剂,用于工艺品等企业的加工辅料。

  记者上次见金二峰是在去年年初,那时他正意气风发,打算再置办一家塑胶厂。而现在,在电话的那一端,似乎只有沮丧和无奈。

  金所在的公司产品60%用于出口,去年因原材料价格飞涨,销售受到一定影响。屋漏偏逢连阴雨,再接下来,金融危机便降临了,国外的购买力又明显下降,使得公司出口的产品少了,配套的东西也少了,出口额比往年少了20%左右。

  和金的公司一样,义乌大多数企业的生意经都是薄利多销。目前,金二峰最大的希望就是能够先生存下来,等危机过去后,再设法增大市场的占有量。他秉持着“剩者为王”的理念。“活下来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转战内地市场。”金二峰以扩大内需来应对出口下滑的思路,其实也是义乌小商品走出困境的最佳渠道。目前,义乌小商品出口量占总销售量的60%-70%,而像圣诞工艺品这样的产品更是高达90%以上,对出口的依赖非常大。

  但多年来,义乌小商品的内销市场始终难以打开。

  “相对而言,内销市场的竞争反而比国际市场更大。”金二峰认为,“防寒”的主要秘诀应该是扩大内需,拉动国内市场的销售。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chenlinming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更多
专家团队